为记录中国城镇水务行业发展历程,深入了解和掌握城镇水务行业的发展动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组织开展“城镇水务行业2024年度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经过广泛征集、多方推荐、初评、网络投票和复评,最终评选出“城镇水务行业2024年度十大新闻”。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2024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意见分为10章共33条,聚焦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提出细化举措,主要部署了以下重点任务: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等。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
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了十一项重点任务,第一项任务即为“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要求深入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建立设施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全面掌握现状底数和管养状况。编制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对城镇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热力、消火栓(消防水鹤)、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和智能化管理。建立涵盖管线类别齐全、基础数据准确、数据共享安全、数据价值发挥充分的地下管网“一张图”体系,打造地下管网规划、建设、运维、管理全流程的基础数据平台,实现地下管网建设运行可视化三维立体智慧管控。落实居民加压调蓄设施防淹和安全防护措施,加强水质监测,保障供水水质安全。统筹管网与水网、防洪与排涝,健全城区排涝通道、泵站、闸门、排水管网与周边江河湖海、水库等应急洪涝联排联调机制,推动地下设施、城市轨道交通及其连接通道等重点设施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强化地下车库等防淹、防盗、防断电功能。
3国家政策推动城镇水务行业设备更新与绿色转型,中国水协发布《城镇水务行业设备更新推荐目录》
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发〔2024〕7号),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后续各领域具体实施方案陆续发布实施。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各地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契机,加快行业领域设施设备补齐短板、升级换代、提质增效,提升设施设备整体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4月,财政部办公厅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的通知》(建城规〔2024〕2号),支持部分城市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重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资金支持方向: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老旧片区更新改造等。
为响应国发〔2024〕7号文要求,指导城镇水务行业企业积极落实建城规〔2024〕2号文,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分会组织相关分支机构和专家编制《城镇水务行业设备更新推荐目录》,为推动城镇水务行业设备的全面升级与换代,城镇水务行业绿色、低碳、智慧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4住房城乡建设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知》(建城〔2024〕18号)
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知》(建城〔2024〕18号),坚持以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为核心,加快补齐污水管网建设短板,建立健全长效的运行维护机制,全面推进城市生活污水管网的专业化、系统化管理。通过具体措施和目标的设定,旨在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促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确保城市水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5城市地下管网改造按下“加速键”,加快抓好城市“里子”工程建设
7月,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要以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的中心城区和影响面广的关键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抓好城市地下管网等“里子”工程建设,加快补齐城市安全韧性短板,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12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在“两重”“两新”政策支持下,2024全年累计建设改造各类管网16.3万公里,新开工综合管廊项目建设201公里,更新设备117万台;加快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建设,2000多个增发国债项目全部开工,整治易涝点900多处。
自2024年起,我国将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实施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未来,我国将每年改造10万公里以上地下管线。
6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节约用水条例》发布
3月,国务院公布《节约用水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节约用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措施,条例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体系,以法治方式和法治途径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节约用水条例》出台是全面建设节水型城市,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深入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7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组织编写的《城镇水务系统碳核算与减排路径技术指南》英文版由IWA出版集团正式出版上线
2月,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组织编写的《城镇水务系统碳核算与减排路径技术指南》英文版由IWA出版集团正式出版上线。为更好地促进交流与讨论,英文版开放获取。指南英文版的发布,可有益国际同行交流,更好地了解我国水务行业碳减排工作,可进一步通过讨论,不断完善促进水务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以指导减碳降碳工作。
碳减排是全球政治与科学议题,水务行业也不例外。尽管国际上一些国家水务行业提出了更早实现碳中和之目标(2030年)并制定了相应碳核算方法,但是,系统将城镇给水、排水、雨水及中水集于一体的碳足迹核算技术指南还是世界首次。
8中国城镇水务行业2024年国际国内奖项大丰收
2024年,中国城镇水务行业在国际与国内舞台上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6月,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由曲久辉院士领衔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和侯立安院士、高从堦院士领衔的《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两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曲久辉院士领衔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发明了“加密活区”净水及调光抑藻等生态型水源水质改善技术,攻克了嗅味、毒害副产物、耐氯生物、砷、氟等系列水质净化难题,创建了标准化装配式水厂及农村供水远程运维模式,实现了全场景水质监测系列装备首台套突破和自主可控,创建了从源头到龙头、分散到集中、监测到管控、城乡全覆盖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成果应用于1431项工程、覆盖4500个公共供水厂,直接受益人口2.58亿,服务人口7.2亿,支撑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侯立安院士、高从堦院士领衔的《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取得新型膜分离原理、膜材料制备、膜法水处理及膜固废后处理全链条技术与工程创新,水平国际领先。建成了超大型海淡工程,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实现了芯片超纯水分离膜国产化;解决了相关药企药物高纯化难题;开发了核沾染水处理装备,应对突发核泄漏风险。成果应用于30个省级行政区及24个国家。
国际上,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将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杰出研发奖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以表彰他在饮用水安全保障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该奖项首次在水研究领域颁发,体现出对中国供水科技巨大进步的认可。
此外,武汉城投水务集团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该奖项是中国工人阶级最高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
9财政部 税务总局 水利部印发《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
10月,财政部、税务总局、水利部印发《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24〕28号),明确自2024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将水资源税推向全国31个省份。
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是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和确保国家水安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企业等社会主体节水意识和动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水资源费改税试点与地下水超采治理、取水许可管理等其他改革措施相互配合、协同推进,有利于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
《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明确了水资源税和供水价格的关系,城镇公共供水企业为水资源税的纳税人,水资源税与自来水价格实行价税分离,通过税收引导相关企业采取措施控制和降低水的漏损。
10中国城镇水务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
4月,俄罗斯水协代表团参加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2024年会暨城镇水务技术与产品展示开幕式、巡展及座谈活动,双方就加强协会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两国城镇供水排水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坦诚的沟通。6月,中国水协代表团受邀回访。
5月,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CUWA)与德国水道、污水及废物处理协会(DW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MoU) ,双方同意在技术标准、职业技能培训与竞赛以及当前共同关注的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另外,中国水协与韩国水协、日本水协、非洲水协等协会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