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为城市“强筋健骨”增智慧
发布时间:2025-10-22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0

城市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各地大力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

近年来,各地关注城市从“面子”到“里子”的深化,加快推进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等工作,不断提升城市韧性,筑牢民生安全屏障。

顶层设计——多维度提升城市韧性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涉及领域多、覆盖范围广。一些城市因地制宜、因灾制宜、因城制宜,构筑各具特色的防灾减灾方案与韧性行动。这既是对国家决策部署的具体落实,也为务实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实践指引。

2024年以来,重庆以“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体系”为主线,聚焦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城市生命线工程、公共空间安全等重点领域,推进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安全智能管理等“硬核”升级。出台了《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十九条措施》,从压实责任、风险管控、问题整治、应急保障、社会共治等方面让城市安全风险防控闭环落地。

近日,重庆市发布实施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方案,包括推动城市“数字更新”等9项主要任务。行动方案明确,将持续推进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推动实物更新与数字孪生有机结合,打造城市数字孪生系统。加快“水电气信路桥隧轨”数字孪生和物联感知设备安装接入,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和风险预警管控能力。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立健全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数字档案和隐患消除机制。

山东省结合实际,制定了《山东省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韧性城市的实施意见》,设定了2027年和2030年两个阶段性目标,从设施韧性、空间韧性、管理韧性3个维度,明确了12项重点任务,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韧性城市建设体系。

威海市提出建设精致城市,实施25项重点任务。其中,聚焦精致支撑体系化,打造绿色安全的韧性城市。推进城市安全生命线工程,分批对中心城区海滨路、文化路、青岛路等主次干路给水、供热、燃气等老旧管线进行更新。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健全全天候、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和防灾减灾体系。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市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连续覆盖。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生命线工程“一网统管”。

今年3月,合肥市启动《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2025-2035年)》编制工作,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根据市域和中心城区各类主要生命线工程的分布,将水资源、能源、消防、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市政设施、医疗卫生、交通救援、“平急两用”、公共安全产业等设施空间需求落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强化互联互通,支撑构建适度冗余、多源多向、安全可靠的生命线保障系统。

科技赋能——引入数字化管理手段

在城市水源地附近,由于周边道路施工破坏了污水井,碎石进入管道导致排水不畅,极易出现污水外溢、污染河道的风险。几分钟后,实时监控的污水智慧管网平台就发出预警,工作人员及时确认处理,一场危机迅速化解……这是发生在嘉兴的真实案例。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批16个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嘉兴市持续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加快推进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智慧物业(社区)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等重点任务,推动城市安全发展。

“我们大规模安装了噪声检测仪,一台仪器能24小时监听方圆150米的渗漏点,变被动抢修为主动预警。”嘉兴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信息办主任黄华勇介绍说。在污水管理方面,嘉兴市污水智慧管网平台通过对市区800多公里污水管网和179座泵站进行数字孪生建设,生成管道淤积、雨污水混接、冒溢风险等多张风险预警图。

杭州市利用科技赋能,构建智慧建设管理体系。如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打造燃气智能监测预警体系、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平台和管廊运维平台,燃气智能监测预警体系中设置天然气门站、高中压调压站、阀室、应急气源站、管网5个监测对象,细分门站流量、管网压力、场站可燃气体泄漏等12个监测因子;构建省市区(县)联动、线上线下协同的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接入雨量监测、水位监测、道路积水监测、管网液位监测等防涝相关感知设备4000余个、视频监控30多万路,全面、全要素、全时空掌握杭州市内涝风险情况。

针对供水、排水等方面存在的管理调度问题,扬州市实施城区智慧水利调度系统、城市水利安全运行调度基础工程等建设项目,整合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结合防洪排涝模型等,实现各类信息实时监控与预警、统计与分析,大幅提升扬州市城区防汛减灾科学决策支撑能力。深入开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开展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监测设备覆盖全市燃气、供水、排水、桥梁等关键基础设施,整合AI算法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综合监管+智慧监测”的科学模式,智能守护城市安全运行。